发布于 2024-07-10
1、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,能够以身示范。
2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包括“应用意识、应用技能、应用责任、应用创新”四个方面。 应用意识:应用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自我认识、认可与认同。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是不到位的,在应用上是不认可的,甚至是排斥的。认识不到位,提高应用能力就是一句空话。
3、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,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、启发、示范、指导、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;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,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。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。
4、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、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。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。 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。 应用意识 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。
5、信息技术能力提升0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、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0是指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,教师需要具备的全新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。
6、首先,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。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,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、计划、组织、协调,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。其次,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。
1、应用与创新/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》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、分析教学内容,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,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。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,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。
2、、砼抗压强度试块尺寸与换算系数 骨料最大颗粒直径(㎜) 换算系数 试块尺寸(㎜) 35 0.95 100×100×100(非标准试块) 40 00 150×150×150(标准试块) 60 05 200×200×200(非标准试块) (1) 强度代表值的确定 (1)三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(精确到0.1 Mpa)。
3、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;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使用的掺加剂;地下、屋面、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;用于道路路基及面层的材料或试件;市政工程中,业主或监理单位项目总监认为与质量密切相关的材料或构件;国家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他试块、试件和材料。
4、A4 当分割样试验结果有低于水泥的技术要求时,或水泥28天抗压强度变异系数大于6%时,即应每季度进行二次;当仍有低于技术要求,或变展览纱数大于6%时,则每月进行一次。 A5 以上试验次数的增加,直至分割样试验结果全部符合A2的要求时,方可恢复为每季一次。 A6 增加试验时,一般应用同品种、标号的水泥。
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把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。通过对计算机各种新技术的产生、现状和发展的介绍,通过计算机和图片演示,组织参观等形式,向学生展示我国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新成就。介绍国内外计算机研究的新动态,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。
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涉及: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运用能力、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、信息技术教学实施能力、信息技术教学评价能力。初中、高中具体考核内容及标准不同。
信息素养:教师需要具备获取、处理、评价、传递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,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、处理和应用信息。数字素养:教师需要具备数字化环境下的基本素质,包括数字化资源的获取、处理、评价、存储和共享等能力,以及数字化工具的使用能力。
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:老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能力,能够应对教学中的压力和挑战。他们应该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,为学生树立榜样,并提供情感支持。
基于网络的教学设计能力: 教学设计能力本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,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,如教师要能够设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策略、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、依据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特征设计学习目标、利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优势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等。
扎实的教育理论素质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,知识更新快速,教学内容、知识结构及教师掌握的信息技术能力都需要不断更新。
1、技术素养、计划与准备、组织与管理、评估与诊断、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。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,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、启发、示范、指导、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;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,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。
2、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。 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。 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。 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。 评价与反思 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。 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。
3、信息素养:教师需要具备获取、处理、评价、传递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,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、处理和应用信息。数字素养:教师需要具备数字化环境下的基本素质,包括数字化资源的获取、处理、评价、存储和共享等能力,以及数字化工具的使用能力。
4、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,能够以身示范。
5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是有30的,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包括信息化教学素养,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,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,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。
6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0的内涵包括目标任务、主要措施、组织保障。目标任务 构建以校为本、基于课堂、应用驱动、注重创新、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,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。
在能力标准中分为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,最大程度上关注到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差异,以及条件差异所带来的能力提升的限制。
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,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、启发、示范、指导、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;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,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,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。
应用创新:应用创新是指教师在新课堂教学改革中,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,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、学生的学习方式、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各种变革。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我们应用创新的目标。
1、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(试行)》是明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的文件,其内容主要围绕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知识、技能、素养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规范。而教育技术内涵则是广义上指的教育科技的理论、方法、技术等的集合,旨在促进教育现代化和提高教学质量。
2、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(试行)》内容与教育技术内涵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。
3、技术素养、计划与准备、组织与管理、评估与诊断、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。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,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、启发、示范、指导、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;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,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。